六大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方法:老祖宗的智慧,真的太有用了!
培养出身体健康、心智健全的孩子,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希望。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发展和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家庭教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有更多的启示和方法,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以重视家庭教育著称,家庭教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化中,积累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从一家一族的训示,繁衍成为全社会乃至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今天,益养君主要就是为大家介绍一下六大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方法,感受老祖宗的智慧。
1、言传身教
历代家教重言教,但更重身教。《白虎通》云:“父子者何谓也?父者,矩也,以法度教子。”既然教子以法度,则为父者自当遵守法度。
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中,修身是基础,因此,儒家十分重视个人人格的培养塑造,并通过个人人格来影响他人。孔子就主张“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由于我国古代家书家训都是家庭中德高望重的长辈写子女的教育材料,因此,很多观点都从自己切身体会说开去,这样无形之中对子孙起到了一种榜样的示范作用。
2、慈严相济
宽与严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对矛盾,在处理爱与教的矛盾方面,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形成了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
中国家庭教育慈严相济的传统,主要源于儒家,孔子曾提出“为人父,止于慈”的观点。有“严父莫大于配天”之语,可见,儒家既讲慈,亦讲严,讲究“慈严相济”。
凡善教子弟者,并非只是一味为训诫,也很注意对子弟的循循善诱。孟母断织、曾子杀猪,都是因势利导,诱使儿子勤学向善。还有宋代的苏轼,教诲晚辈也总是持宽容通达的态度,多鼓励引导,少谴责教训,并允许子侄比较自由地发展个性。
3、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孩子性格和能力发展不同特点实施教育。孔子十分注意因材施教,据《论语先进》记载,孔子的学生冉求做事胆小畏缩,而仲由胆大冒进、好胜,针对他们两人不同性格特点,孔子采取不同教育方法,对冉求,孔子鼓励他要敢于前进,对仲由,孔子教育他要先退一步,不要冒失行事。
4、循序渐进
我国在很早就发现儿童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并根据这些发展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
早在西周时期,周代贵族家庭就有一套按儿童年龄安排教育的程序,《礼记内则》对这一程序作了介绍:“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记。”通过这样由浅入深,由经到子再到史的学习过程,为子女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5、劝学勉学
古代关于教子劝学勉学的格言、传说故事、家书家训不可胜数,仅从我国古代流传甚广、影响颇大的《三字经》来看,其中就列举了78多个劝学、勤学、励学的故事来勉励孩子学习。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6、环境塑造
我国古代十分注重早期教育,且形成优良传统,这可以从我国古代十分重视胎教,并形成成熟的胎教理论与方法得到证明。
我国早期胎教理论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统治阶层为了“使太子正而天下定,当太子在胎中时就开始进行教育,认为”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人生而肖万物者,皆其母感于物,故形肖之,太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
汉代贾谊更把胎教的时间推前到选择婚娶对象,他认为婚嫁要选择有道德的人,“必择孝悌,世世有行义者,如是则子孙慈孝,不敢淫暴,党无不善,三族辅之。”
这也是一种教育环境的塑造,让孩子在娘胎里就接受良好的教育,摒弃不良教育。
以上这六种自古以来的家庭教育方法,你都会用吗?有及时了解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得当吗?对孩子今后的教育有足够的把握和清晰的方向吗?
如果你不是很确定,或者你现在有教育方面的困扰,你可以试试专业的家长教育方法测评,了解一下自己的方法是否合适,看看还有哪些方面的不足,以及还可以如何做的更好。
康辉医药科技的儿童健康测评系统里的家长教育方法测评,是由英国著名教育家唐纳德·切尼希所编订的测评,根据儿童的性格特点改编而成,目前已在国内外广泛使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正是体现在对细节的处理水平上。本测评可以让您更加了解自己的教育方式取向,更好地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法。